北斗模块试验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又称为北斗一号,是中国的第1代卫星导航系统,即有源区域卫星定位系统,1994年正式立项,2000年发射2颗卫星后即能够工作,2003年又发射了一颗备份卫星,试验系统完成组建,该系统服务范围为东经70°-140°,北纬5°-55°。
北斗模块系统组成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于2003年完全建成系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空间段:由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两颗工作卫星定位于东经80°和140°赤道上空,另有一颗位于东经110.5°的备份卫星,可在某工作卫星失效时予以接替。地面段:由中心控制系统和标校系统组成。中心控制系统主要用于卫星轨道的确定、电离层校正、用户位置确定、用户短报文信息交换等。标校系统可提供距离观测量和校正参数。用户段:用户的终端。 北斗模块功能“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军功能与GPS类似。南山区定时测距导航卫星北斗模块怎么收发数据
北斗模块标准制定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示意图北斗接收机国际通用数据标准的制修订是北斗全球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与卫星导航接收机密切相关的RTCM差分系列标准、RINEX接收机交换数据格式、NMEA接收机导航定位数据接口等通用数据标准几乎是世界上所有卫星导航接收机都必须遵守的通用标准。然而,全球有多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接收设备技术标准制定组织,参与其中的中国企业和机构却寥寥无几。例如,成立于1947年的国际海事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M)目前有130多个成员,却只有2家中国企业成员。成立于1957年的美国国家海洋电子协会(NMEA),535个成员中只有1家中国企业成员。对于正式提供服务近两年的北斗系统而言,参与国际标准的建设任重而道远。 福建支持NMEA北斗模块推荐货源北斗模块发展历史国内做北斗芯片的企业也比较多,大家都看到市场前景好。
北斗模块精度
电磁波以30万千米/秒的光速传播,在测量卫星距离时,若卫星钟有一纳秒(十亿分之一秒)时间误差,会产生三十厘米距离误差。尽管卫星采用的是非常精确的原子钟,也会累积较大误差,因此地面工作站会监视卫星时钟,并将结果与地面上更大规模的更精确的原子钟比较,得到误差的修正信息,很终用户通过接收机可以得到经过修正后的更精确的信息。当前有代表性的卫星用原子钟大约有数纳秒的累积误差,产生大约一米的距离误差。
为提高定位精度,还可使用差分技术。在地面上建立基准站,将其已知的精确坐标与通过导航系统给出的坐标相比较,可以得出修正数,对外发布,用户终端依靠此修正数,可以将自己的导航系统计算结果进行再次的修正,从而提高精度。例如,全球定位系统使用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后,定位精度可达到5米左右。
北斗模块卫星定位系统
北斗模块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方式。开放服务是向全球无偿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授权服务是为有高精度、高可靠卫星导航需求的用户,提供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导航精度上不逊于欧美之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解决了何人、何时、何地的问题,这就是北斗的特色服务,靠北斗一个终端你就可以走遍天下。 北斗定位模块,北斗GPS卫星导航,多模定位模块。
北斗模块标准制定
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4年成立,15项北斗应用基础标准正在制定中,部分关键标准计划在今年底对外发布。届时,北斗系统将完成北斗产业链中标准规范关键环节的布局,北斗应用也将进入标准化、规范化以及通用化的快车道。
在国际方面,在中国民航局、交通部海事局、工信部科技司等部门指导下,依托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先后启动了北斗系统进入国际民航、海事、移动通信、接收机通用数据标准等国际标准工作。经过各方协作和配合,北斗国际标准工作捷报频传。国际民航组织(ICAO)同意北斗系统逐步进入ICAO标准框架;国际海事组织(IMO)批准发布了《船载北斗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实现了北斗国际标准的‘零’突破,完成了北斗系统作为全球无线电导航系统(WWRNS)重要组成部分的技术认可工作,有望在今年底成为第三个被IMO认可的WWRNS;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伙伴项目(3GPP)支持北斗定位业务的技术标准已获得通过。北斗已经开启了走向国际民航、国际海事、国际移动通信等高应用领域的破冰之旅。 北斗模块信号传输北斗-M1是实验性卫星,用于发射信号测试和验证,并以先占的原则确定对相应频率的使用权。上海自动化北斗模块工厂直销
北斗模块卫星导航系统将是一个由30余颗卫星、地面段和各类用户终端构成的大型航天系统。南山区定时测距导航卫星北斗模块怎么收发数据
北斗模块芯片
2012年12月27日,国家正式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试运行启动,标志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产业发展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卫星导航应用ASIC硬件结合国产应用处理器的方案,成为北斗卫星导航芯片一项重大突破。该处理器由中国本土IC设计公司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已实现规模应用,一举打破了电子终端产品行业普遍采用国外处理器局面。
卫星导航终端中采用的导航基带及射频芯片,是技术含量及附加值比较高的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在导航基带中,一般通过导航应用ASIC硬件电路结合应用处理器的方案来实现。此前的应用处理器多选用国外公司ARM处理器芯片核,需向国外支付IP核使用许可费用的同时,技术还受制于人,无法彻底解决产业安全及保密安全问题。
而通过设立重大专项应用推广与产业化项目等方式,北斗多模导航基带及射频芯片国产化现已实现,中国人自己的应用处理器也在北斗多模导航芯片中得到规模应用。 南山区定时测距导航卫星北斗模块怎么收发数据
深圳市国兴北斗科技有限公司汇集了大量的优秀人才,集企业奇思,创经济奇迹,一群有梦想有朝气的团队不断在前进的道路上开创新天地,绘画新蓝图,在广东省等地区的电子元器件中始终保持良好的信誉,信奉着“争取每一个客户不容易,失去每一个用户很简单”的理念,市场是企业的方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公司有效方针的领导下,全体上下,团结一致,共同进退,**协力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努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公司的新高度,未来深圳市国兴北斗科技供应和您一起奔向更美好的未来,即使现在有一点小小的成绩,也不足以骄傲,过去的种种都已成为昨日我们只有总结经验,才能继续上路,让我们一起点燃新的希望,放飞新的梦想!